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以来,以其科学性与严谨性成为指导生产发展的重要理论。正如恩格斯所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正值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也迈向了新台阶,发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指导作用,对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构建更加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意义
劳动价值论是早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的,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中剩余价值的来源、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存在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
我国全面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背景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科学技术在国民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与研究,为更好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造新方案,提供新途径。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义
(一)尊重劳动,切实保障劳动者的主体地位
在现代企业理论当中,劳动者被作为一种资源,经营者负责配置这种资源,企业效益的根本是经营者的能力、经营活动的能力。我国国有企业不仅要看到经营者的组织作用,更要看到劳动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只有把劳动者看作经济主体,保障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才会使经济更好发展。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劳动者来说,一方面,他们对国有企业的生产资料拥有所有权;另一方面,他们把劳动力所有权加入到国有企业中,形成企业的再生产的投资,只不过是劳动力投资,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要素投资。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通过对劳动价值论进行创新发展,要更加明确国有企业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劳动者从被视为“资源”“生产要素”到成为经济主体,这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起点和最终落脚点。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实践探索中产生的,只有在当代社会改革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才能更接近于实践并反过来更好地指导实践。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是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当前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无疑要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作出科学有效的回答。
(三)实行按劳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马克思时代物质生产劳动是创造价值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的内涵发生变化,除生产性劳动外,科研劳动、管理劳动、教育劳动、服务性劳动和创新性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源泉。科学技术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使不同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土地、劳动、资源等“三要素”已经被“多元素”所替代,过去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要素,现在都逐步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并开始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劳动外,我们要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最大的优点就是调动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并自发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达到要素最大限度的利用和配置合理化,从而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