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为了辅佐刘备。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蜀国。《隆中对》,和《出师表》都是他的杰作。从他出山到去世,一生有着许多解不开的谜团。
咱们先说诸葛亮为什么?总喜欢拿着一把羽扇,无论春夏秋冬。他都拿着,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相传,他师承水镜先生,此人足智多谋。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策。并且他看人很准,从未走过眼。
水镜先生,原名叫司马徽,因为住在水镜村。所以叫这个名字,他也收了几个徒弟。但是都资质平平,领悟力极差,也没学出来韬略。水镜先生,也常为此事发愁,怕自己平生所学,后继无人。
这一天,他正在茅屋里,闭目静思。忽然仆人来报,说,门外有一位年轻人,路过此地。想讨碗水喝,司马徽听完,心中想,此人若是讨水喝,村口就有茶坊,却为何偏偏来到我的茅屋呢。想到这里,他感觉奇怪,就让仆人把他叫了进来。
话音未落,进来一人,身高八尺,约十七八岁的模样。此人身穿白衣,相貌不凡,眉宇间还透着一股英气,双目炯炯有神。水镜先生问,你是何人?怎么会来到此地。那年轻人听完深深鞠了一躬,说:我叫诸葛亮,是琅琊人氏。因口渴,路过此地,讨碗水喝。
水镜先生又问,你从哪个路口来的?诸葛亮说,我从东边路口而来。水镜先生说:那里不是有个茶坊吗,你为何不去那里喝茶,却跑到了我这里?只见诸葛亮,微微一笑说:我要是不来这里喝茶,又怎么会引起先生的注意呢。
水镜先生听完大笑,说:你此行的目的,不是来喝茶的吧?诸葛亮说:我要是以相访拜帖来请教,定会被拒之门外啊。因此才想出了这个办法,还请先生原谅。
水镜先生说:既然来了,就请草堂内座,再让仆人砌上一壶好茶。他心中又想,我观此人,天资聪慧,一般人来我这里。都是指名道姓的拜访,此人却不一样。先是让我产生好奇之心,必然答应。真是妙计,常人哪会这样做呢。
进入内堂之后,他又问了些诸葛亮,天下大势的情形?如何对待百姓。诸葛亮却对答如流,并且说,想要成就大事者,必先找到宅心仁厚的人才行。但是眼下还没遇到,况且自己学问尚浅。
他的一番言语,让水镜先生佩服不已。心说:若是收了此人,当我的学生。就后继有人了,于是他借故,让诸葛亮留了下来。但是并没有说,要收他为学生的事情,还要看他的心肠如何。
就这样,诸葛亮一直住在了这里。水镜先生,把一生所学的策略,教给了他。八年以后,让诸葛亮搬了出去,让他静心修学,住在了卧龙岗。临行之时,又赐给他一把羽扇,说:我知道你一生的命运,你喜欢白色,这扇子是用54根鹅毛所作。
我把一生的精髓,都简单地写在羽毛上了。当你心无韬略的时候,就可以看了。然后接着说,你要想静心思虑,骑不得马,要做一个四轮车,让两个人推着。以后必定能遇到,一个被你辅佐一生的人。
你的扇子就是你的宿命,千万不要落入旁人手中。当时水镜先生,嘱咐他的时候,诸葛亮只知道,扇子里有良策。却不知道,五十四根羽毛,就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从那以后,他就在隆中居住,每年派人查探。天下大事,自己也会出去两次。
过了几年时间,终于绘制出了三分天下图。上面写明了各个城池和山川,他就把这个保存着,准备送给有德之人。后来终于碰到了刘备,帮助他成就了蜀国大业。可以说他的学问,和勤奋是分不开的。
诸葛亮为了忙于军中大小事务,每天不到五更就起床。终于积劳成疾,在一个秋风瑟瑟的夜里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也留下了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其实纵观历史,三国,魏晋时期。很多有才之士,都喜欢用一些特殊的物品。比如拂尘、羽扇之类的器具。来衬托自己的身份气质,这也许才是诸葛亮羽扇纶巾,造型的真义吧。
今天就说到这里,下期再见。
水镜水镜先生羽扇诸葛亮司马徽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