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甲辰龙年即将到来之际,我在渭南市博物馆基本陈列的展厅中,精心挑选了十四件(组)有龙图案的文物,包括青铜器、陶器、铁器、玉器、铜镜、瓦当等。不仅展示了中国深厚的龙文化,而且反映了渭南灿烂辉煌的历史——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东临黄河,南倚秦岭。在韩城市北约30公里,黄河流过秦晋大峡谷,两岸悬崖相对如门,被称为“龙门”。这里宽约80米,形状如闸口,扼黄河咽喉,水流急湍,汹涌澎湃。相传,只要鲤鱼跳过龙门,便会变化成为真龙。
四千年前,大禹治水,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因此,龙门也被称为“禹门”,见证着华夏文明的起源,承载着数千年龙文化的传说故事。在渭南市博物馆展出的一件西周遂公盨复制品,记载着“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的历史。
1.商代·龙钮玉印
渭南市文物旅游稽查队旧藏,长4厘米,宽3.1厘米,高2.9厘米。这枚印章出于澄城县柳泉村九沟西周墓,上雕龙形钮,长方形眼睛,双角内卷,双足前屈,做伏地状,尾巴盘起。
2.西周·夔龙纹铜簋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旧藏,口径19.6厘米,底径22.5厘米,高17厘米。这件青铜簋出土于韩城市梁带村芮国墓地,在腹部一周,装饰夔龙纹,两两相对,眼睛圆突,身体卷曲,仅有一爪。
3.汉代·鎏金龙座镂空铜熏炉
西岳庙文物管理处旧藏,炉腹径10厘米,盘口径21.5厘米,高20厘米。熏炉通体鎏金,在盘内底部中间,有一条盘龙,头顶博山炉。当时,使用的时候,在盘内注水,此龙仿佛出水一般。
4.汉代·绿釉博山奁
华州区文管会旧藏,口径26.6厘米,底径27.5厘米,高38.3厘米。这件陶奁通体施绿釉,腹部浮雕动物、山川、铺首等图案,内容丰富,神秘莫测。其中,有一条走龙,大步向前,张嘴呼啸。
5.东汉·几何双龙纹铜镜
大荔县文化和旅游局旧藏,直径10.1厘米,厚0.6厘米。在这件铜镜的中间,以圆形镜钮为中心,环绕两条相对的巨龙,组成“双龙戏珠”的形态,周围依次为铭文、直线纹、三角纹等装饰带。
6.魏晋·龙柄三足铜鐎斗
白水县文管会旧藏,长33厘米,宽19.2厘米,高24厘米。鐎斗的柄部弯曲,顶端被制作成龙头,嘴里含着一颗圆珠。鐎斗的三条足,好像是龙的腿,整个鐎斗的外形很像一条行走的小龙。
7.唐代·月宫禽鸟龙纹葵花镜
白水县文管会旧藏,直径18.8厘米,厚0.7厘米。镜钮两侧各有一只鸾鸟展翅飞向月宫,在月宫中的桂树下,玉兔捣药,蟾蜍跳跃。在镜钮下方的水面上,一条蛟龙奔腾而起,曲颈昂首,破水而出。
8.明代·龙首曲回纹玉带钩
大荔县文化和旅游局旧藏,长8.5厘米,宽1.7厘米,厚2.1厘米。钩首作龙头状,钩腹好像龙身,呈曲身回首形。在带钩腹部,有一条螭龙,两条龙面面相对,仿佛是苍龙教子,神情并茂,寓意深刻。
9.清代·鎏金铁镫
合阳县博物馆旧藏,长14.3厘米,宽13.2厘米,高16.6厘米。在这一对马镫的环形柄上,中间穿孔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精美的龙头,张口怒吼,牙齿外露。过去,龙头鎏金,威风凛凛。
10.清代·石笔山
合阳县博物馆旧藏,长17.6厘米,宽4厘米,高10.2厘米。这件笔山整体是一条镂空的金龙,腾云驾雾,回首遥望。龙头顶部的发丝,龙身表面的鳞片,龙嘴吐出的仙气,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惟妙惟肖。
11.西岳庙·琉璃脊兽和瓦当
西岳庙位于华阴市区东约1.5公里,乃祭祀西岳华山神的庙宇,坐北朝南,正对华山。这里现存明清时期的宫殿御苑式古建筑群,布局完整,规模宏大,被誉为“陕西小故宫”。
作为皇家级别的建筑,在西岳庙的殿宇内外,普遍使用龙纹做装饰。其中,以大量龙纹琉璃脊兽和瓦当最具代表性,包括走龙、飞龙、盘龙、团龙等各种各样的龙造型,千姿百态,活灵活现。
镜钮渭南市博物馆韩城市西岳庙合阳县博物馆发布于:陕西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